产品特性:耐腐蚀 | 种类:α钛合金 | 牌号:TA1 |
产地:宝鸡 | 钛含量:99.6% | 杂质含量:0.02% |
粒度:标准 目 | 品牌:运达 | 规格:直径20MM |
长度:3000MM | 单重:4.24KG | 执行标准:GB/T2965-2007 |
表面:磨光表面 | 应用领域:海洋,化工,螺丝制品等 |
国标:GB/T2965-2007、GB/T13810、Q/BS5331-91
美标:ASTM B348、ASTM F136、ASTM F67、AMS4928
一、引用标准
1. GB 228金属拉伸实验方法
2. GB/T 3620.1钛及钛合号和化学成分
3. GB/T3620.2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化学成分及成分允许偏差
4. GB 4698海绵钛,钛及钛合金化学分析方法
二、技术要求
1. 钛及钛合金棒材的化学成分应符合GB/T 3620.1,的规定,需反复验时,化学成分的的允许偏差应符合GB/T 3620.2的规定。
2. 热加工棒材的直径或边长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。
3. 热加工后经车(磨)光棒材及冷轧,冷拔棒材的直径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。
4. 热加工后经车(磨)光棒材的不圆度应不大于其尺寸公差之半。
5. 加工态棒材的不定尺长度为300-6000mm,退火状态棒材不定尺长度为300-2000mm,定尺或倍尺长度应在不定尺长度范围之内.定尺长度允许偏差为+20mm;倍尺长度还应计入棒材的切口量,每一切口量为5mm.定尺或倍尺长度应在合同中注明。
医用钛棒
规格:轧制¢8.0---40mm× L;锻造¢40---150mm×L
金相组织:纯钛晶粒度不低于5级,TC4钛合金符合A1-A9.
表面:黑皮表面,车光表面,磨光表面(H11,H9,H8)
医用钛棒性能(参考执行标准:GB/T13810-2007,ASTM F67/F136)。
医用钛棒室温性能GB/T13810-2007
注:直径大于75mm的钛棒取棒向试样。
以上医用钛棒力学性能执行的是***GB/T13810-2007;
如需要看美标ASTM F67/F136的医用钛棒产品,请看纯钛棒ASTM F67,钛合金棒ASTM F136;
钛棒是一种常用于航空航天、海洋工程、化工领域的重要材料,其加工工艺流程对于***钛棒的质量和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钛棒的加工工艺流程包括:原料准备、锻造、热处理、机械加工和表面处理等步骤。
1. 原材料准备是钛棒加工的***步。通常情况下,钛棒的原材料是钛锭。钛锭是经过冶炼和铸造得到的钛合金块状物,其需要经过切割和修整以便后续加工使用。
2. 接下来是锻造工艺。锻造是将钛锭经过加热至一定温度后进行塑性变形的工艺,其目的是改变钛锭的形状和组织结构,同时提高钛棒的力学性能。
锻造可以分为热锻和冷锻两种方式。
热锻是将钛锭加热至高温状态后进行锻造,其具有较高的加工效率和较好的塑性变形能力。冷锻是在常温下进行的,由于钛合金塑性较差,所以需要
施加较大的力量来进行塑性变形。
3. 锻造完成后,钛棒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消除内部应力和提高其力学性能。热处理通常包括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两个步骤。固溶处理是将钛棒加热至一
定温度后保温一段时间,使合金元素均匀溶解在钛基体中。然后迅速冷却以固定合金元素的分布状态。时效处理是在固溶处理后将钛棒再次加热至一
定温度,保温一定时间,然后进行适当的冷却,以使合金元素形成稳定的沉淀相,从而提高钛棒的轻度和硬度。
热处理完后,钛棒需要进行机械加工以获得所需的尺寸和形状。机械加工包括车削,铣削、钻孔、磨削等工艺。机械加工需要根据产品的要求和设计
图纸进行,通过切削和磨削等方式将钛棒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。
钛棒还需要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其表面的质量和耐腐蚀性能。表面处理通常包括酸洗、抛光、阳极氧化等工艺。
1. 酸洗是将钛棒浸泡在酸性溶液中,以去除表面的氧化物和杂质。
2. 抛光是通过机械或化学方式将钛棒表面磨光,以获得光滑的表面。
3. 阳极氧化是将钛棒浸泡在电解溶液中,通过施加电流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,从而提高其耐腐蚀性能。
钛棒的加工工艺流程包括原料准备、锻造、热处理、机械加工和表面处理等步骤。这些工艺的科学操作和合理控制对于***钛棒的质量和性能起着至
关重要的作用。只有在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进行加工操作,并且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,才能够生产出符合要求的钛棒产品。